猫种马尾病

概述

猫种马尾病是发生于繁殖期公猫的一种内分泌性疾病,由于雄性激素分泌过剩,使尾背部出现粉刺样病变,并且可能继发细菌感染。个别已经去势的公猫和母猫也会发生。而雷克斯猫的发病率高。

主要症状

繁殖期公猫的整个尾背部皮脂腺和顶浆腺分泌旺盛,在尾背部出现黑头粉刺,蜡样,无疼痛;可能发展成为毛囊炎、疖、痈,甚至于蜂窝织炎,皮肤溃烂并且向周围健康组织扩散。

诊断标准

根据临床症状可进行诊断。

治疗方法

把病猫的尾部毛剪去,平时可用抗皮脂溢香波洗患部,治疗时先用酒精涂擦黑头粉刺发生的部位,将黑头粉刺挤出,涂布抗生素软膏,尾部用绷带包扎或者不包扎。也可以接着使用黄体酮治疗,公猫每次肌肉注射。
如果出现皮下蜂窝组织炎,先用3%过氧化氢溶液清洗患部,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,然后局部涂抗生素软膏,全身也可应用抗生素。
考虑到此类型的公猫在几年之内均有复发性,手术摘除睾丸是彻底治疗的措施。

  • 本文分类:皮肤
  • 本文标签:
  • 浏览次数:84729 次浏览
  • 发布日期:2024-02-20 11:09:37
  • 本文链接:猫种马尾病
相关推荐
  • 诺卡式菌病

    诺卡式菌病是由诺卡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病,以皮肤、浆膜、内脏中形成脓肿为特征。
    皮肤 42380 浏览
  • 湿疹

    湿疹是致敏物质作用于动物的表皮细胞引起的一种炎症反应。皮肤病患处出现红斑、血疹、水疱、糜烂及鳞屑等现象,也会伴发痒、痛、热等症状。
    皮肤 99166 浏览
  • 嗜酸性肉芽肿综合征

    本病是一组侵害猫和犬的疾病,病因尚不完全清楚。猫嗜酸性肉芽肿综合征包括3种病:嗜酸性溃疡、嗜酸性斑和线状肉芽肿。
    皮肤 92387 浏览
  • 蠕形螨病

    蠕形螨病是一种常见而又顽固的皮肤病。蠕形螨多寄生在猫的眼、耳、唇以及前腿内侧的无毛处,多寄生在毛囊中,严重时虫体可寄生于淋巴结和其他组织内,甚至耳道、趾间也可查到虫体。
    皮肤 83743 浏览
  • 毛囊炎

    毛囊炎又称黑下巴,是由于内分泌失调造成,表现为下巴上有很多小黑点,还有的猫尾巴根部也有发生,表现为尾巴根部总显得很脏。主要症状有发炎,掉毛,潮湿或有异味。
    皮肤 81205 浏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