犬蠕形螨病

概述

犬蠕形螨病是由蠕形螨科、蠕形螨属的犬蠕形螨引起犬的一种皮肤寄生虫病。本病又称犬毛囊虫病或犬脂螨病。是一种常见而又顽固的皮肤病。犬蠕形螨多寄生在犬的眼、耳、唇以及前腿内侧的无毛处,多寄生在毛囊中,严重时虫体可寄生于犬的淋巴结和其他组织内,甚至在犬的耳道、趾(指)间也可查到虫体,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常引起犬全身性蠕形螨感染。

发病原因

犬蠕形螨病又称犬毛囊虫病或犬脂螨病,是由于犬蠕形螨寄生于犬毛囊或皮脂腺而引起的皮肤病。犬身上具有极少数的蠕形螨被认为是正常的。当螨虫过度增殖就会发生具有临床症状的蠕形螨病。患青年型全身性蠕形螨病的犬一般具有遗传倾向性。成年型蠕形螨病通常与潜在疾病(如库兴氏病、甲状腺机能减退)、免疫抑制药物或癌症导致的免疫功能低下(免疫抑制)有关。

主要症状

患病的狗狗在不同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症状:

初期

通常为局部性蠕形螨病,感染初期患部脱毛,皮肤发红、变厚多皱纹,皮脂腺分泌增强,覆盖有银白色黏性的糠皮样鳞屑;罕见瘙痒,少部分会出现黑头、丘疹和小的红色突起。

后期

全身性蠕形螨病的脱毛病变分布广泛,可遍布全身。出现黑头、丘疹和红色突起及病变部位出血。结痂通常表面存在继发感染,发展为毛囊炎、脓皮病等,这也会导致皮肤瘙痒。皮肤变成淡蓝色或红铜色,发出难闻的臭味。

诊断标准

根据临床症状可以作出初步诊断。确诊需做实验室诊断,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:

(1)用手术刀片钝端,刮取病灶皮脂,置洁净载玻片上,丙三醇透明固定,光学显微镜低倍观察。

(2)用双拇指指甲对挤病灶有毛无毛交界处皮肤,挤出毛囊内容物再用手术刀片钝端刮取皮脂,置载玻片上,丙三醇透明固定,光学显微镜低倍观察。

(3)将透明胶纸剪成2.5cm×2.0cm大小,粘贴于刮毛后的病灶处,1min后揭下贴于载玻片上,丙三醇透明固定,光学显微镜低倍观察。

推荐采用第三种透明胶纸法,因具有对动物伤害轻、应激小、操作简便、检出率高等特点,应作为犬蠕形螨病主要临床确诊方法。

治疗方法

(1)常用治疗犬全身性蠕形螨的方法为口服伊维菌素。不推荐给柯利犬。但其他犬种均可适用。

口服伊维菌素:0.4-0.6mg/kg/日,与食物一起口服最好。如果能够确定伊维菌素的浓度为1%,口服剂量的算法可以更加直接:0.04-0.06ml/kg,每日口服。对于首次服用伊维菌素的犬,为了防止副反应,应该在7天内逐渐增加到建议量,例如:第一天:服用推荐剂量的1/7(大约0.005-0.008ml/kg);第二天:2/7(0.01-0.016mg/kg);第三天至第七天以此类推。主人在家注意观察动物在用药第一周的反应。如果出现异常则停止伊维菌素的使用。可能的副反应:厌食、抑郁、呕吐、瞳孔散大、震颤、共济失调、流涎、昏迷、癫痫和死亡。如果选择逐渐加量的方法,一旦发现副反应,大多数犬通过停药或支持疗法能够恢复。第一周的观察期过后就可以按照推荐的0.04-0.06ml/kg/天,连续3周。

(2)对于脓疱严重的可将脓疱开放用3%过氧化氢液清洗后涂擦2%碘酊。

(3)全身性感染的病例可结合抗菌素疗法。

防治方法

(1)注意犬舍卫生,保持垫料干燥,定期消毒(蠕形螨的污染物如犬笼、垫料等可用50℃ 30 min 或60℃ 10 min热力消毒)。

(2)注意犬粮营养均衡,增强机体抵抗力。

(3)为防止垂直传播,患犬不宜用于繁殖。

(4)勿让健康犬与患犬接触,以防止直接接触传播。

  • 本文分类:皮肤
  • 本文标签:
  • 浏览次数:59674 次浏览
  • 发布日期:2024-02-20 11:08:33
  • 本文链接:犬蠕形螨病
相关推荐
  • 肥大细胞瘤

    肥大细胞瘤是一种犬常见的皮肤肿瘤,是有真皮肥大细胞转化而来。
    皮肤 73881 浏览
  • 湿疹

    湿疹是致敏物质作用在狗狗的表皮细胞引起的一种炎症反应。狗狗皮肤病患处出现红斑、血疹、水疱、糜烂及鳞屑等现象。同时会伴发痒、痛、热等症状。
    皮肤 6161 浏览
  • 蜂窝织炎

    蜂窝织炎是指由溶血性链球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腐生性细菌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广泛性、弥漫性、化脓性炎症。
    皮肤 20528 浏览
  • 黑色棘皮症

    黑色棘皮症是狗狗以乳头层增生,表皮层过度角化和色素增多为特征的一种皮肤病,多见于德国牧羊犬和小猎犬,其病因与内分泌紊乱,尤其是与甲状腺机能紊乱有关。
    皮肤 70589 浏览
  • 过敏性皮炎

    过敏性皮炎是狗狗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。导致狗狗过敏性皮炎总体的原因是狗狗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,具体的诱因可能是满虫,霉菌,灰尘,阳光,化学物质等多种物质引起的狗狗皮肤过敏。
    皮肤 46455 浏览